時間:2020-12-31 來源:合肥網hfw.cc 作者:hfw.cc 我要糾錯
近日,山岸一雄的首徒、已故日本拉面之神山岸一雄首徒,“大勝軒”第2代店主飯野敏彥通過朝日新聞中文頻道回應了中國粉絲,對于最近有人質疑的青山物語拉面,飯野敏彥給出以下回應:
“首先,我很高興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大勝軒粉絲,這都依托于青山物語的功勞,令和元年世界遭受了疫情的打擊,日本的情況也很不好,在中國大勝軒還能有這樣的成績,確實是我沒想到的。很多人會說青山物語的東方化比較嚴重(可理解為本土化,編者注),我認為料理是沒有國界的,好的料理會穿透味覺,直達心靈,能用山岸老師的面治愈更多孤獨年輕的人們,我感到很高興。至于本土化,我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,在日本的中華料理也都是結合日本人口味的,而且我聽說青山物語在膠東半島的店面非常有特色,我有一些日本朋友都會專程去吃,那里的日本文化氛圍做的很好,等疫情結束有機會我也要去看看。”
盡管飯野敏彥對青島青山物語的回應很短,但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代料理大師對于食物的追求。在東池袋大勝軒,會擺滿各季節最應季的食物推薦,僅以魚為例,春天吃綱魚, 夏天吃鰻魚,秋天吃秋刀魚,冬天吃河豚。每一碗拉面的湯底都是在幾十年不間斷熬煮之中得到升華。拉面之神的美譽,絕不是街邊的普通拉面可以媲美。
飯野敏彥師傅對中華料理也很感興趣,在采訪過程中,還提到了《中華小當家》,因為這部漫畫中出鏡最高的非面條莫屬。且不說“特級廚師初試測驗”里展示的國士無雙東坡肉面、堿水面、野味面、高湯面和龍須面,后來輪番上陣的還包括:鯰魚面、炒蛋花牛肉面、八寶面、貓耳朵、馬鈴薯泥冷面、魷魚夾心鯰魚面、銀河面、鎮魂面、變色龍小面碗塔等等。
能夠用一碗面來治愈人生,是這位拉面之神嫡傳弟子的深切希望。
日本人都自稱“食米者”(rice-eaters)。那為什么也鐘情于面條?而原本來自中國的拉面,是怎樣成為日本的一項“國吃”的呢?
究其原因,就不得不提面條在日本獨特的傳播、發展歷史了。
中國古代時期的“索(外形像繩子一樣的)餅”大概最接近我們現代意義上的面條。中國人普遍食用面條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盛唐時期,而據說,日本的面條正是在這個時期隨遣唐使流傳回去的。公元770年的正倉院文書中,已經能看見索餅的身影了。在日本,“索餅”最初被稱為‘sakuhei’或者‘sakubei’。15世紀中葉之后,'sōmen'(素面)逐漸成為其統一的名稱,并且一直沿用至今。
你可能沒想到,今天日本面條的鼻祖烏冬(日文寫作“饂飩”),正是由索餅演變而來的。宮崎正勝說:“傳說烏龍(冬)面原本是一個名為‘混沌’的點心……而面線原本也是一個名為‘索餅’的點心……‘混沌’是用面粉做成團子之后再包入餡料煮熟的食品。外形圓潤沒有角,日文稱作‘konton’。因為這是食品,食字旁取代了水字旁,成了‘餛飩’(konton)。又因為主要是熱騰騰食用的食品,所以又寫成‘溫飩’(onton)',漸漸又演變成‘餛飩(udon)’”。
除了烏冬,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日本面條還有兩類,一是蕎麥面,二就是拉面。蕎麥在日本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,據說是從西伯利亞經過北海道或者朝鮮半島傳入本州地區的。但蕎麥面在日本的首秀,距今卻只有不到500年。據古籍《嬉游笑覽》的記載,蕎麥面最早誕生于公元1574年的山梨縣一帶。到江戶時期,它便已經與天婦羅、烤鰻魚、壽司、關東煮、烏龍面、烤烏賊、烤糯米團子、牡丹餅等一起,成為風靡街頭巷尾的名小吃了。
跟烏冬和蕎麥面比起來,拉面在日本出現的時間最晚,過程也最曲折婉轉。傳說,歷史上第一個有幸嘗到拉面滋味的日本人,是江戶時代的德川光圀,他另一個更為人所知的名字叫水戶黃門。水戶黃門是德川家康的直系子孫,也是水戶藩的第二代藩主。這位藩主不僅熱愛儒學,還是個美食家。1665年,他將參與組織“反清復明”運動失敗而流落到日本的儒學家朱之瑜(號舜水)招致自己麾下,幫助其整頓藩務、制定禮儀,這便誕生了日本歷史上有名的、崇尚諸子學的“水戶學派”。
水戶黃門之后,拉面似乎便在日本銷聲匿跡了,直到200多年以后,才再次現身。一般認為,近代日本拉面發源于橫濱中華街,也就是今天日本最大的唐人街的所在地。不過,日本人公認的拉面店的鼻祖卻不在橫濱,而是東京池袋的“大勝軒”。
而其開創者,則正是有著拉面之神之稱的東池袋大勝軒山岸一雄。而青山物語,則是在中國首個引進該面的商家(經查中國尚有2家,不過飯野敏彥未予以正面回應,編者注)。